中國時報【林郁平╱台北報導】
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正是國際人權法案的基礎。「人權立國」向來是歷任總統標榜的治國理念,馬英九總統就曾說:「侵害人權者十之八、九是政府。」今年正逢國際兩公約施行法上路6年,台灣人權水準是否達到聯合國標準,正是此次舉行「論事實之認定原則與人權保障-以刑事、行政爭訟議題為中心」論壇探討的重點。
出發點是陷害 結果必錯
論壇就國內刑事、行政爭訟議題,探究事實之認定原則與人權保障。在行政法、有關稅務人權方面,多位學者專家都以發生近20年的太極門稅務冤案為例,分析稅捐事實的認定與證據法則,直指國內賦稅與行政救濟制度亂象,認為此案在法學教育上值得當作討論案例,以落實憲法、國際兩公約所保障人民基本權利。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志龍表示,太極門冤案是被蓄意製造出來的「假案」。事實認定之出發點與目的是最主要的重點,刑事案件的出發點若是良心、公平,最後的結果就不會有問題;如出發點是陷害,結果也將是錯的。
陳志龍認為,目前司法在刑案方面已經覺醒,導入審檢分立的觀念,但行政法院卻沒有審稅分立的觀念,導致稅官集行政、立法、司法權於一身的亂象。
他指出,太極門當初被誣指詐欺及逃漏稅是假的,猶如檢察官拿一坨大便同時送刑事法庭與稅務機關,刑事法庭一看就知道這是大便,就退回去給檢方,但稅務機關卻把它當成黃金,說要課稅,連續遭法院撤銷後,竟還說已經減少92%,要人民把剩下的8%大便吃下去,真是豈有此理。他呼籲大家加入「全民拒吃大便聯盟」,以抗拒給大便吃的官員,捍衛自身的權益。
東吳法律系教授鄧衍森指出,如果是惡法結果會侵害人權。例如實質課稅原則,本是讓課稅盡量符合公平原則,在事實認定方面行政權雖有法律依據,但如內容違反人權就會產生不當課稅。
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洪英花表示,國家帶給人民的兩大痛苦為稅法與刑法,而司法帶給人民的痛苦之一是案件牛步化,太極門刑事案件歷經10年纏訟,稅務訴訟纏訟迄今近20年,皆因案件牛步化,讓當事人付出慘痛代價。
案件牛步化 當事人慘痛
會計師王明懿以太極門稅務案為例,剖析關鍵在於事實定性錯誤,不是稅額多寡。他說,行政救濟階段,太極門弟子出具上萬贈與書證及國稅局依財政部訴願會撤銷意旨發函調查的函查表,均證明太極門弟子之敬師禮屬贈與性質,三審刑事判決書中認定:「弟子贈與師父之敬師禮,既屬『贈與』性質,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弟子間需要而統一購買練功服等代辦品,由師兄姊代辦,並非營利販售」且與掌門人夫婦無關。
而2012年國稅局依行政院跨部會決議進行的公告調查結果,也證實敬師禮是贈與,國稅局也承認太極門並非補習班,國稅局以補習班學費之原發單課稅基礎已被證實為錯誤,理應撤銷稅單。
留言列表